毕殿龙:中印对峙还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中印边境对峙近2个月了。对于中国不断升级的谴责、警告和武力清场的部署,印度的反映冷漠而敌对。懒洋洋喊和平解决的同时,不断向对峙地区增兵运炮。中国对对峙地区的军力的快速集结,还望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从印度对中国的积怨和此次摆出来的架势看,不战而屈人之兵已很难达成。印度此次无理取闹显然是经过一番盘算的,对中国事先在此地区修路的告知,避而不谈,但反应动作巨大、决策层面之高、动员之广都是将各种状况都考虑了进去。如果没有任何较量,就撤出入侵士兵,对国内的民族主义者就无法交代,对其有控制力、影响力的小国也无法保持尊严。自以为准备充分的印度,不借此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上世纪六十年代战败的阴影会更加沉重。如果不让其感受到中国不惜一战的决心、感受到中国为了取得整体上的优势,不惜拉长战线,更大范围地开战,更深入全面的打击,再一战换中印边境数十年的安静,印度是不会不战而退的。
从印度自身实力和国际局势已经形成的误判看,印度也不会因为中国大兵压境,在该地区军演一番就撤退的。印度的一个误判是选择这个地区中国战争准备没有自己充分、至少相对自己占有优势;再一个误判是,中国即将召开非常重要的会议,按照惯例,会尽力隐忍,以待大会结束;最大的误判恐怕是,以为中印开战,国际形势对中国不利,美国会成为自己的盟友,给与大力支援。日前,就有印裔英國上議院議員德賽(Meghnad Desai)说,中印战争,將在一個月內爆發而且不仅仅局限在布朗地区,如果沒有美國的幫助與支持,印度是無法單獨面對中國的。而反過來說,美國在面對中國上,也需要印度的幫助,這便是雙方關係的對稱性(symmetry)。美方已經釋出了訊號,如果開戰,那便是「美中戰爭」,而其中印度是站在美國這邊的。( it will be a US-China war, with India on the US side)。(据东森新闻云)
另外,此次对峙如果中国兵力调动巨大,即便不战而屈人之兵,换得了印度的暂时退却,印度也不是真服。反而尽管对自己有失颜面,但有意无意中,对中国行使了“疲兵之计”。没有即时战争的威胁,中国在该地区的兵力部署是不需要战时那么多的。中国一旦在该地区恢复正常军力部署,很难说,印度不会故伎重演。如果中国在该地区有了足够的部署和战而能胜的信心。没有必要一定追求注定难以挽回更高尊严、华而不实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不战而屈人之兵,是达成的对手真的屈服,而非将“战”的主动权掌握在他们自己手里的临时服软。
维护得之不易的安定发展环境,也不能再成不战而表面地屈人之兵的充分理由。发展环境对中印两国都需要,对印度发展势头更快的印度来说,他们自己自己愿意选择战争,就要狠狠地战他一次。此次开战将是树立军威、国威的最佳时机。一旦过于追求表面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在国际上会落得外强中干,就不会有对数十年没有战争的大国真正的尊重。
中印对峙随着双方的战争准备的升级,不但互相难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不战而屈人之兵,而且中印在这一地区的表现,很可能会牵动中国的东西战场。朝鲜问题和印度之争会搅在一起。美国未必真如文中那位印裔英国议员所说的那样,中印开战,美国会全面协助印度。但利用对对朝鲜更实质的打击,牵制和逼迫中国退步,却是美国和印度共同的默契。与美国对印度在战时帮助得有限相比,巴基斯坦反而对中国能够有比较能够提供更有实质意义的战略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