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恐惧魏玛大通胀 德拉吉吃瘪 退让求全

日期:2016-04-27

如果说美联储耶伦的一席话牵动所有人的神经,那么欧央行主席德拉吉的一举一动,也同样让市场投资者异常关注。123日,备受市场各方期待的欧央行会议决策终于落下帷幕,当日,德拉吉宣布降低存款利率10个基点至-0.3%,延长购债时间到至少20173月。

 

德国抵制QE 德拉吉如坐针毡

 

  尽管今年3月实施QE以来总购债规模增到至少1.5万亿欧元,但欧央行未将单月600亿欧元的购债量扩大至更多,由于货币政策“不给力”,导致欧洲股市普遍暴跌,其中法国CAC 40指数下跌3.6%,至4730.21点。英国富时100指数下跌2.3%,至6275点。德国DAX 30指数跌3.6%,至10789.24点,创出922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据悉,在欧央行1023日的会议上,德拉吉就暗示可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在随后的时间里,由此引发市场强烈预期,不少分析者预测,欧央行接下来将推出更大规模QE,但是最终却等待一阵“毛毛雨”,实在令人们大失所望。

 

  其实,作为欧央行行长德拉吉何尝不想变身格林斯潘,通过持续“大水漫灌”来刺激经济?但其受到以德国为首保守力量的强烈反对,经过激烈博弈后只能选择后退一步。

 

  据彭博社报道,在123日的会议上,德拉吉试图推动的全面刺激计划没有获得全票支持,并且受到5为审议委员的阻扰,包括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副行长Sabine Lautenschlaeger,还有荷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央行的官员。其中魏德曼是公认的欧洲央行理事会最强硬的成员,以反对欧央行货币扩张、提倡紧缩性改革而闻名,并且代表德国大多数民众的意愿。

 

  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作为欧元区的主导德国坚持要求边缘国家紧缩开支、削减赤字、降低社会福利,以此为条件来换取援助。德国此举并不被外界理解,并遭到希腊等国激烈的反对。深入来看,单纯依靠货币宽松并不能从根本上问题,只会深化欧元区各国经济的病症。

 

  同样是量化宽松,之所以对美国经济奏效,重要原因在于美国资本市场非常成熟完善,企业融资大多依靠股票和债券市场,并且相比欧洲,美国社会经济更具创新职能。而欧洲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机构,即使欧央行大幅降息,在经济萧条周期下,也很难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毕竟,作为各国银行机构要考虑贷款风险和潜在坏账问题,因此在很大程度将谨慎放贷。

 

  资料显示,今年欧洲银行新增贷款740亿欧元,仅占到未偿还贷款总额的3.3%。共计1万亿欧元的不良贷款阻碍了欧洲央行让银行向家庭和企业放贷的努力。其中,意大利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高,达到16.7%。可以预计,如果欧元区整体经济继续疲软,情形将更加严重。

 

  在德国总理默克尔和魏德曼看来,只有依靠结构性改革才能将欧元区经济拉出衰退的泥沼,欧央行货币宽松属于治标不治本,从长期来看将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因为从长期看,倘若欧央行采取连续的“大水漫灌”,势必将让各边缘国患上廉价货币依赖症,这样一来不仅加剧各国债务负担,而且从长期将促发剧烈通胀,从而引发欧元大幅贬值,促发金融危机。

 

魏玛大通胀 德国黑色的记忆

 

  毕竟,货币可以无限发放,资源却无法再生,货币投放规模必须和潜在经济增长率将匹配,否则必然酿成灾难。更重要的是,倘若欧央行持续QE,也将对德国实体经济构成不利影响。因为,市场竞争从本质上就是企业间“争夺”货币的一个过程。正是由于货币相对稀缺,才迫使企业时刻保持危机感,通过各种创新举措参与逐鹿。如果货币成为免费的午餐,作为企业又有何创新的动力呢?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实体经济走向沉沦,这也是德国最为顾忌之处。

 

 

 

魏玛大通胀为后来纳粹上台埋下种子

 

 

  另外,与许多欧元区国家相比,德国一直稳定的奉行谨慎的经济政策,这一方面与其内严谨的民族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也源泉对通胀的恐惧记忆。一战结束后,德国不仅面临巨额的战争赔款,而且也受到当时协约国的严重制裁,最后,走投无路的魏玛政府只能开动印钞机。这直接促成了著名的魏玛大通胀。

 

  在通胀最高峰时期,德国物价在每49小时上涨一倍。19221923年德国最高通胀率达到29000%,无数德国民众的财富在一夜当中蒸发,社会失业率空前飙升。可以说,这为后来纳粹上台埋下种子(配合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惨痛的教训对德国影响深远,也是德国提倡紧缩性改革的一个关键因素,也是牵制欧央行大水漫灌的另一个诱因。

 

  如果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源于地产泡沫破灭引发的次级债违约(以及美联储廉价货币政策),那么引发欧元区经济目前困局的原因则更为复杂。众所周知,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由央行统一制定,各国让渡出了货币发行权力,并且将各国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余额占GDP比重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各国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3%,公共债务不得超过当年GDP60%,但欧债危机爆发时,仅有少数国家符合规规定要求)。

 

  考虑到各国经济环境迥异不同,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当成员国出现财政困难时,作为政府倾向于发行国债来弥补赤字,并以此来满足国内过高的社会福利。这样一来,就陷入恶性循环当中。在欧元区处于繁荣周期中,这种局面尚可维系,一旦步入萧条通道,各国债务危机立时呈现,希腊债务危机就是明证。

 

  可以说,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欧元区疲软的经济仍将持续。毕竟,船大难以掉头,更何况这条船上聚集着众多意见不同的船长,稍有不慎将有倾覆的危险。实际上,与其如此艰难的挣扎,不如索性再往前一步,各国放弃主权整合成美国式联邦,实现政治、财政、货币等多重统一,但前提是要求各国放弃主权国家的观点,各国政府更大程度地牺牲自身利益。这看似过于理想化,但对于欧洲各国来说,或许是未来大势所趋。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0条)

请留名: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好亚论坛
责任编辑:好亚网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