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藤嘉一:日本战后的腾飞托了中国的福

日期:2016-04-05
摘要 在日本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体系中,中国古代思想方方面面渗透得一塌糊涂。所以日本战后的发展是托中国的福,没有当年我们从中国学习的过程肯定是不成的。 “日本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国古代思想方方面面渗透得一塌糊涂。所以日本战后的发展是托中国的福,没有当年我们从中国学习的过程肯定是不成的。”日前,著名作家熊培云携新书《西风东土:两个世界的挫折》做客腾讯思享会,被称为“在中国最有名的日本人”的专栏作家加藤嘉一在发言中提出日本利用其学到的中国古代思想即“和”的精神实现了战后的崛起。同时,日本在70年的发展过程中面临过的问题和当下中国的问题具有高度一致性,其治理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加藤嘉一: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比当年日本更严重 日本重视媒介素养与作为侵略国、战败国的历史有关 加藤嘉一(专栏作家):熊(培云)老师不太会讲日语,但在日本访问了很多人,包括像我这样年纪比较小一点的,也包括右翼人士,包括老百姓,包括知识分子,这一点对于研究当前日中关系来说特别可贵。就过去我和中国人打交道的经历而言,中国和日本虽然在体制、国情、文化有所不同,但有共同的特点——我们作为一个人,往往只会关注自己想关注的东西和倾听自己想倾听的东西,这种“空气”深深地体现在舆论、报纸和电视上。在这种情况下,熊老师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能够跟日本右翼势力交谈,体现出他作为记者、学者的风度,这应该是每一个关心日中关系的人都应该学习的。 我个人认为日本的“媒介思维”有点过了,但这是有原因的。二战时,我们是发动战争的国家,同时是一个战败国。我们老百姓认为是当时的“国家”骗了国民,使得整个国家陷入崩溃边缘,社会陷入一片废墟。在那样的情况下,日本为什么要谈“媒介思维”?因为媒体认识到在国家权力失控的情况下,知识分子无所作为,国家就有可能欺骗国民,所以日本人很强调“媒介素养”。一旦实现了民主,也没有办法证明它没有“退潮”的可能。日本是民主国家,是否就没有必要有力发展它?绝对不是的,如果我们不努力、不注意就有可能会退潮。从今天日本的情况看,我们抱着一种警惕的态度。 在频繁交流碰撞的情况下民族情绪蔓延是必然的 从国民国家的角度来看,国家之间的和解,有它自己的方式。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签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意味着两国战争状态的结束,但对民间来说又是一个新的开始。1972年日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正常邦交,那时候国家关系是正常化的,但是国民国家一半是国家、一半是国民,所以国民之间的关系也产生了。 中日关系时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中日关系到底怎么了?在各种交流、碰撞不断展开的情况下,民族情绪、互相看不惯对方的情绪时有发生蔓延,某种意义上是必然的。我觉得,民间的和解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国家之间的关系来说,和解是某种意义上的终结,但对民间来说,这是一个过程。 当下是日本和中国首次开始平起平坐的时期 去年中国大陆到日本访问的人数约为499万,日本到中国大陆访问的人有250万左右,这在十年前是不可思议的。2004年,日本到中国大陆的人已经超过了300万,当时中国大陆到日本才62万。过了十多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这跟汇率和政策也有关系。但我觉得这种碰撞才开始,中国和日本什么时候对等过、平起平坐过?古代中国强,近代以来日本开始强,中国被瓜分、被侵略。二战结束后,日本是战败国、中国是战胜国,之后中国国内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日本经历了腾飞过程,又有了“失落的二十年”。现在日本和中国开始平起平坐,把对方作为竞争与合作的对象,这是历史首次,是重大史实。所以我认为民间个体化、多层化的交流才开始,对中日和解来说,我们的过程才开始。国家和解注重终结,民间和解注重过程,什么时候结束我不知道,我认为每个人从个人角度去谈,无论是喜欢日本还是中国,希望最终能够归结为个人的问题、自由的问题。 中国古代思想渗透日本教育的方方面面 日本自从战败开始,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成为“世界老二”,这个位置保持了三十多年,到2010年被中国赶超。很多人问,到底什么使日本腾飞得这么快?理由肯定综合的。如果非要提一个,我会说“和”的精神,不说勤奋,中国人不勤奋吗?德国人不勤奋吗?勤奋肯定不是核心。小时候我每个周末到小区做捡垃圾(在日本是自发的)的活动,包括我们上学时集体上学,一个人迟到,大家共同承担。老师让我们做这些活动时,时不时地讲这是儒家精神,“天人合一”,“以和为贵”。 日本人从小要学汉字、罗马字文字,日本人外语不好的原因可能就是因为要学的外文字太多了。但从小学开始我们上道德课、历史课、语文课,每个课程都有儒家、法家、孙子兵法。在家庭里,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日本的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体系中,中国古代思想方方面面渗透得一塌糊涂。所以日本战后的发展是托中国的福,没有当年我们从中国学习的过程肯定是不成的。如果让我提一个,我会提这个理由。 加藤嘉一: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比当年日本更严重 公元603年日本圣德太子改革包括:冠位十二阶的制定和十七条宪法。其内容与原则的源流即以儒、佛、法等思想为其理论基础,儒为主,佛法为辅,熔东方思想于一炉,这是圣德太子效法中国文化的结果。 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比当年日本的问题更严重 现在的中国和日本要实现和解,日本对中国能做什么?从我的思想和经验来说,日本从中国学到思想,靠它实现了战后的腾飞。日本战后作为一个战败国,提出“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除了国家发展,还要使老百姓收入倍增,不要陷入“国进民退”的地步。高速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环境污染、“四大公害”、日美之间贸易摩擦以及汇率等问题,1985年《广场协议》就是明证,后来还面临着泡沫经济崩溃的问题、少子老龄化的问题,今天日本是全世界最严重的老龄化社会。这些是日本70年来一个一个面临又一个一个克服的问题,而今天中国是同时面临这些问题。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日本当年是先富未老,中国是未富先老,中国的问题更严重。既然中国和日本问题的属性具有超越时空的高度一致,那么我觉得日本的经验是很重要的。 我们从中国学了古代思想,能不能用我们的经验去表达这些思想?今天日本人恢复自信,中国和日本社会之间,个体化、民间化、多层化的姿态很重要,围绕刚才提到的几个点,完全可以相互碰撞,通过个体、民间更多的交流,把日本的经验用各种方式跟中国分享。如果日本能够明白“我是谁”,同时摆脱优越感,这对中国而言有好处,对日本来说也有好处。 加藤嘉一:当下中国面临的问题比当年日本更严重 中国如今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各方面的社会问题 美国人的爱国主义和个人主义是高度融合的 从国家的国际关系角度来说,中国和日本在亚太地区建立一个相对健康、良性的互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因素肯定是摆脱不了的。从美国回来以后,一种制度的优势,某种意义上要承认。在美国爱国主义和个人主义高度融合,那些美国的大妈特别爱国家,真心地唱国歌。在日本,特别认真在国旗面前思考国家未来的人,真是一个问题。从个人角度来说,美国老百姓对国家的爱和对政府的批判能够融为一体。为了维护个体的自由和权利,能够对美政府如此地批评,而且带着行动,同时又这么爱国家,日本和中国没有做到。日本由于当年军国主义的原因,我们小时候不能随便唱国歌、举国旗,很多小孩子在唱国歌的时候不起立也不认同“国家”两个字。在日本,“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 在日本所谓的爱国主义和个人主义都有所被忽略,所以社会盲目地膨胀,忽略了国家的重要和个人的自由,这是另外一个极端。中国原因可能不同,爱国主义是不怎么健康的爱国主义。个人主义呢?中国老百姓能不能为了维护个人的权利与自由,发自内心地批判这个政府?批判政府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文明能够健康长久地发展。但这两者有没有融为一体?中国和日本虽然原因不同,但这点都比较落后,跟处在亚洲这个位置有点关系。我在美国三年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所谓的爱国主义和个人主义怎么融为一体,作为国民国家社会健康发展的潜在动力。 比独立更重要的是日本老百姓的尊严、自由和权利 在很多日本老百姓自我认知当中,日本是不完全独立的,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最起码在形态上是完全独立的。当然有人说在日本领土内有美国驻军的美军,能说明是完全独立的?作为一个“后泡沫年代”的日本人,我认为从独立的角度谈日本的未来没有太多意义。更重要的是,日本作为一个社会,老百姓有没有尊严,有没有自由,有没有权利。如果说我们摆脱了美军,但是老百姓失去了自由,那是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很多长辈教我“民族的利益是第一位的”,我同意,但这是怎么定义的问题,定义的过程当中完全可以有日本的角度、中国的角度或者加藤嘉一的角度、熊老师的角度。无论是安全保障、经济社会、个人自由,各种角度是一个平衡的过程。对于老百姓、对于社会,什么样的状态是最好的?肯定会受到各种制约,我们有历史的前科、有美国占领的历史,但很少有日本人能够证明日本战后是失败的。如果要否定安保条约,各位想一想,1945年到现在日本最起码是相对成功的,战败后用了二十年时间成为世界老二,保持了三十多年,作为日本那样一个岛国,这是不容易的,怎么样否认这样的情况?所以我觉得这要特别谨慎地对待。 熊培云: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可能性很小 “小日本主义”是符合日本未来道路的 除了“小政府大社会”以外,“小日本主义”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对外自我认同问题上,得认清自己是谁。中国也好、日本也好,从当年的“大日本主义”、“小日本主义”以及中国今天的发展和崛起,当年的日本错误提醒我们如果不认真地认清你是谁,最终结局会很可怕,这点已经被历史证明过一次。 对我而言,“小日本主义”是符合日本未来道路的一个主义,意思是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分清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后要认清自己,不要说我们是半独立,所以放弃日美条约,这是“大日本主义”思维。“小日本主义”思维是认清自己,把握方向,真正做好老百姓所需要的事情。希望在这个问题上,中日社会之间能够有更多的碰撞和互动


相关文章:

文章评论:(0条)

请留名: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所有评论 好亚论坛
责任编辑:好亚网 声明:刊登此文章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